中国公益慈善图书文献中心前身为2016年中山大学公益慈善数据档案馆,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公益慈善领域的数字文献中心和实体档案文献收集机构。本馆立足于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丰厚的研究和实践积累,致力于公益慈善文献史料和档案资料的记录、收藏、研究、出版及教育工作。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生长,目前文献中心形成了以线上、线下协同的运营模式,以及档案文献、实物文物和公益藏书三大板块的收藏格局,以全国首家、一手文献、深度研究为我馆三大特色。在线下,我们与北京、杭州、昆明、成都多地的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以广州怡乐路百年老屋为根据地,命名为“怀士档案文献馆”,将文献收集、文物展示、阅读分享与百年老屋的活化营造结合在一起。

 

线上部分,我馆有幸得到腾讯基金会、南都基金会的“千百计划”资助,与灵析合作,建设线上公益慈善文献平台,也即是本网站——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图书馆,简称DACCP。有关本项目详情,敬请查阅下一部分“项目概况”。

 

 

中国公益走过百年历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献和档案史料。这些文献档案不仅记录了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的点点滴滴,更是滋养行业发展的养分源泉。长久以来,公益慈善文献档案碎片化分散、缺乏整合渠道、缺乏专业有效运营,使得文献和实践应用之间存在巨大壁垒,缺乏专业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项目有幸得到腾讯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千百计划”的资助,以及灵析的技术支持,共同打造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图书馆DACCP,全面汇集、整合、翻译、电子化国内外公益慈善文献档案资料库,搭建公益慈善行业的基础设施;并期待通过有效运营,与高校和机构的研究者、公益慈善从业者、以及更广大关注公益慈善的同路人共建共享,一同留铸中国发展的脚步、保存公益慈善的初心。

 

 

我馆馆藏档案文献包含六大板块:特藏档案、组织文献、人物档案、事件记录、人物档案、思潮文存、政策文本六大类。当中,特藏档案是公益书院的特约学者、研究院团队亲自收集的一手文献和研究资料,最能直接反应馆藏特色。目前已整理入档包括《黄花之魂:近代岭南公益人潘达微系列文献(1890-1929)》、《青云之志:近代岭南公益人周之贞系列文献(1882—1950)》、《丁龙之谜:近代岭南公益人Dean Lung系列电子文献(1894-1918)》等,另包括“ICS档案”、“西南水保护记录”等系列文献正在整理当中,预计2023年完成整理上架。

 

查阅、使用档案文献有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线上,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图书馆(DACCP)网站预计于2023年年初上线,届时将提供便捷、友善的文献检索与浏览体验。线上平台的档案文献将陆续更新丰富,网站亦将持续运营,定期推送文献介绍、馆务动态等。

 

      我们对线上文献设有权限等级划分,不分内容未能直接在线浏览者,可通过填写在线表单的方式申请浏览使用,可选择申请在线或到馆实地查阅,管理员将以实际情况尽快答复。

 

 

     广州公益慈善书院成立于2014年6月,由广州市慈善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原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等三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书院崇尚自立立人、低调、务实、纯粹、感恩的价值观,扎根社区,致力于公益慈善研究、公益人才培养,以及公益文化传承与弘扬。

 

      广州公益慈善书院发端于2013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举办的中国第一个公益慈善方向硕士研修班,依托国际化学术网络,汇聚全国一流公益教师,核心项目——MPS公益慈善人才研修班,已培育出260多名公益慈善领军人才。

 

       此外,广州公益慈善书院搭建研究平台——禾智库,与国内一流高校学者共同开展公益慈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主要研究议题包括公益社会学、慈善历史与文化、医学人文、社区与社区基金会、社会治理等,已出版《华人慈善:历史与文化》《广府慈善文化拼图》等多部教材和著作,参与公益慈善蓝皮书编撰等工作,研究团队成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推动公益慈善学科建设。

 

 

 

 

 

 

2022年

 

6月-7月,在怡乐路合禾堂举办《近代岭南公益人周之贞系列文献(1882—1950)展览》,并举办两场《青云:周之贞和他的学生们》观影会。

 

8月,“公益慈善百年史话”丛书第一卷《青云志:顺德青云儿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9月,由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图书馆主办,长青文献图书馆协办,中国公益慈善口述史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

 

同月,在腾讯乐享上搭建的数字文献馆线上平台测试版初步上线,邀请试用。

 

10月,由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举办,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顺德和泰中心提供支持,地方慈善的历史流变与时代意义研讨会在顺德北滘顺利举行。

 

11月,与灵析确定合作意向,共同打造一个开放、便捷的公益慈善数字文献图书馆网站,为用户和公益伙伴们提供更友善的文献检索、浏览和使用体验。

 

12月,在灵析的技术支持下,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图书馆(DACCP)网站完成开发,筹备上线。

 

12月-次年1月,在怡乐路合禾堂举办《中国公益慈善文献展》。

 

 

2021年

 

12月,获得腾讯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千百计划”资助,立项打造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馆。

 

年底,启动西南水保护事件的档案史料和口述史采集工作、参与拍摄专题纪录片。

 

 

2020年

 

继续进行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的数据搜集分析与近代公益慈善文献与文物搜集。

 

 

2019

 

开春,迁入广州市海珠区怡乐路九巷11号的百年红砖房——“合禾堂”内。

 

3月,开始系统搜集整理改革开放以来40年间中国当代公益慈善文献,具体包括:政策文件、报刊、正式出版物、组织年报资料、地方公益慈善大事记以及人物口述。

 

7月,完成纪录片《青云:周之贞和他的学生们》。

 

10月,参与拍摄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寻找丁龙》。

 

11月,参与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潘达微先生纪念展(展览位于广州市黄花岗公园)。

 

同月,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举办慈善档案与口述史工作坊会议。

 

同月,重新调整馆藏架构,在当代公益慈善数据、文献及近代史料文物基础上,纳入有关公益慈善研究的图书与文献。

 

同月月底,更名为中国公益慈善文献图书馆,形成文献与文物、图书资料、大数据统计以及广东公益慈善研究团体专项档案(简称“SOP档案)四个板块。

 

 

2018

 

继续进行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的数据搜集分析与近代公益慈善文献与文物搜集。

 

上半年,从体制内走入民间,并迁至怡乐路95号yesno咖啡馆的阁楼、原博尔赫斯书店。

 

 

2017

进行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的数据搜集分析与近代公益慈善文献与文物搜集。 

 

 

2016

11月,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数据档案馆成立。

 

同月,收到首件档案捐赠:黄大德先生捐赠的民国元年潘达微先生手稿《关于公益慈善的意见》(复制品)